香港力推銀髮經濟內循環 應對人口結構新形勢
发布日期:2025-05-28 阅读次数:12114
香港特區政府促進銀髮經濟工作組最新就發展銀髮經濟公佈五大方向、提出30項措施。社會業界反應熱烈,集思廣益冀更深入完善銀色產業,共同應對人口結構新形勢。
五大方向分別為促進銀色消費、發展銀色產業、推廣銀色品質保證、推廣銀色財務及保障安排及釋放銀色生產動力;涉及在展覽中加重銀髮經濟元素、新增“銀髮經濟”專題展覽、開發更多跨境養老產品等具體措施。
2024年,香港65歲或以上人口比例升至23.9%,即接近每4個港人便有1名長者,人口年齡中位數達到48歲。政府預計2043年,每3名港人有多於1人是長者。
儘管老齡化嚴重趨勢不可逆,但老齡一族消費力不容小覷。
據統計,去年香港60歲或以上人士消費額3420億港元(下同),佔本地生產總值約11%,10年後可達至4960億元。而推出有關措施後,預計每年有5%的增長是很可觀,經濟效益有170億元,若一成增長則有342億元。
促進銀髮經濟工作組組長、政務司副司長卓永興28日在電台節目表示,銀髮消費是大市場,有統計發現銀髮一族開支消費多屬飲食,相信保健及餐飲等產品有大增長空間;期望帶動風氣,令市場重視及發展銀髮經濟,將在明年檢討進度及成效。
同時,政府鼓勵企業發展樂齡科技,包括護理、保健、長者益智玩具、移動穿戴、康復輔助器具等提升長者生活質素的產品。
30項措施中還包括與社聯合作,鼓勵更多食肆推出“照護食”等軟餐,亦合辦“樂齡科技博覽暨高峰會”,引領銀髮產品供應商在香港尋找商機。
社聯行政總裁陳文宜認為,在社會服務、醫療或城巿設計等方面,人口高齡化衍生很多新需要及挑戰,同時帶動產業發展。下月將推出樂齡科技租賃網購平台,讓有需要的“銀髮族”或照顧者,更便捷租賃或購買樂齡科技產品。
在釋放“銀色生產動力”方面,政府推動“後50”人士、尤其“後60”接受培訓及就業措施。
僱員再培訓局主席黃傑龍介紹,再培訓局去年50歲以上學員約10萬人,佔整體學員數目64%,可見需求明顯。以往不少50歲以上人士對廚師、陪月員等課程感興趣,完成課程後,再次投入就業市場,賺取收入、開心消費,形成銀髮經濟內循環模式。
措施以引發社會業界更進一步的思考,工聯會立法會議員陸頌雄對記者指出,建議在旅遊路線加入適老設計促進“銀髮旅遊”;加強推廣低成本、有效用的智慧樂齡科技措施等;亦建議政府研究立法禁止年齡歧視,以消除長者就業障礙。(完)
閱讀原文:https://www.hkcna.hk/docDetail.jsp?id=101010356&channel=4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