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恢復外國學生簽證 查社媒引起“冷戰”議論
发布日期:2025-06-19 阅读次数:13024
香港中通社6月19日電(香港中通社記者吳一帆)繼5月暫停外國學生簽證處理措施後,美國特朗普政府6月18日宣布恢復辦理外國學生簽證,但同時要求審查簽證辦理者的社交媒體賬戶。美國國內代表性輿論指,這令人聯想到美蘇冷戰時期。
資料圖為美國紐約時代廣場。香港中通社圖片
美國國務院18日發布通知,最新的外國學生簽證處理措施下,那些拒絕將社媒賬戶設置為“公開”狀態且拒絕接受審核的新申請人可能會被拒簽。據悉,這一新的審查程序適用於各類外國學生簽證申請。
綜合美媒報道。這一新的審核政策下,美國領事官員將著重檢視簽證申請人社媒賬號是否有“對美國政府、文化、機構或建國原則懷有敵意”的帖子和信息。
有報道引述哥倫比亞大學奈特第一修正案研究所執行主任Jameel Jaffer觀點稱,這項新政策讓人聯想到美蘇冷戰時期的意識形態審查,當時許多知名藝術家和知識分子被美國拒於門外。Jaffer指,新政策讓每位美國領事官員成為審查員,且勢必會對美國國內外的合法政治言論產生“寒蟬效應”。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美國和蘇聯在國家戰略、國家利益、社會制度和意識形態上對立嚴重。1947年美國出台杜魯門主義,標註著冷戰開始。上世紀50年代中期,全球形成美蘇為首兩大集團間全面對峙競爭的兩極格局,持續30餘年,但美蘇雙方都盡力避免了大規模戰爭爆發。至1991年蘇聯解體,冷戰也隨之結束。
其間在1950年初,時任美國共和黨參議員約瑟夫·麥卡錫發表演講稱,美國政府及軍隊已被“共產黨員”滲透,而他掌握一份名單。這一演講震驚全美,導致此後數年,美國從中小學教師到大學教授、科研人員在內的大批知識分子因被懷疑為“共產主義人士”而受到傳喚乃至迫害。
美國歷史此後似重演著類似劇情。特朗普上一個總統任期,就曾於2020年5月簽署總統令,打著“防間諜”及“保護知識產權”等幌子,嚴格限制中國理工類留學生及學者赴美學習及學術交流。而今年5月,特朗普政府曾暫停為學生和交流訪問學者簽證申請者安排新的面談。彭博社當時引述美國國務院內部電文報道,美國政府宣稱,留學生可能對國家安全構成威脅,或在校園內推動反猶主義。
其實,今年初特朗普再度上任美國總統以來,就一直以打擊校園內反猶主義等名義,針對美國高校採取限制措施。哈佛大學等世界知名高校持續反對特朗普政府打擊學術自由,目前其與美政府的“拉鋸”仍在持續。
國際學生已成為美國高校重要生源。彭博社今年5月底的報道還稱,美國近1900萬名高等教育在校生中,國際學生約佔5.9%。2023至2024學年有超過110萬名國際學生赴美就讀,其中來自印度的最多,其次是中國。
6月18日美國政府針對外國學生簽證申請者的最新審查規定出台後,美國教育界有聲音表示,擔心這會阻擋潛在的國際學生來美就讀,也希望新政不要導致外國學生簽證核發數量大幅下降。(完)
閱讀原文:https://www.hkcna.hk/docDetail.jsp?id=101030955&channel=2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