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瑞典電池製造巨頭破產,給歐洲清潔能源轉型敲響警鐘
发布日期:2025-08-05 阅读次数:14150
香港新聞網8月5日電(編輯 胡雪石)位於北極圈以南的瑞典電池製造巨頭“北伏”(Northvolt)曾是歐洲清潔能源雄心的象征。然而,隨著這家公司近期破產,北伏最後的生產線歸於沉寂。美國《財富》網站近日發文指出,即便北伏曾是歐洲獲得融資最多的初創企業,歐盟與瑞典政府都不會出手相救了。
瑞典國旗(左)。新華社資料圖片
“問題到底出在哪裡?”文章稱,儘管加拿大與德國都為北伏提供了大量補貼,但瑞典政府支持力度明顯不足。氣候科技風險投資公司World Fund合夥人道格拉斯認為,北伏的問題在於追趕中國產業有難度,北伏還過早推進地域擴張,卻未能解決良品率低下、交付延遲等核心問題,導致汽車客戶開始失去信心,例如德國寶馬(BMW)公司取消21.5億美元訂單,就連持有北伏21%股份的大眾集團,在2024年對北伏投資大幅減值。
文章稱,北伏破產無疑對歐洲整個行業生態系統造成了沉重打擊。對道格拉斯而言,這“將讓許多大型投資者對未來規模化生產項目感到擔憂,利益相關方也會比以前更加關注規模化製造的風險”。
國際能源署(IEA)將當前視為歐洲電池產業的“生死存亡”時刻。道格拉斯認為,歐洲很難在目前用於電動汽車的兩種主要鋰離子電池領域中展開競爭:一種是磷酸鐵鋰電池,其價格尤其在中國的推動下已大幅下降;另一種是鎳錳鈷氧化物電池,韓國和日本在該領域已發展出強大的專業優勢。
文章稱,北伏倒閉暴露了歐洲在規模化生產方面的缺陷,無論是在電動汽車電池領域還是其他領域,如果歐洲希望建立對主權至關重要的供應鏈,這些缺陷亟需解決。
早期深度科技風投公司Vsquared合夥人Mangesiu指出,西方風投生態系統需重新認知中國式生產系統的構建難度:“將風險管理和預算監督嵌入治理結構,建立與投入相匹配的進度評估體系。”(完)
閱讀原文:https://www.hkcna.hk/docDetail.jsp?id=101073594&channel=4657